0-3岁托育赛道火热,“ 日托+早教”成为市场发展新态势!
但是,由于国内3岁以下婴幼儿照料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机构运营风险压力大等因素,托育机构发展缓慢,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入托无门”成为很多0到3岁幼儿家长的心病。
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也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所在。
但是,由于国内3岁以下婴幼儿照料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机构运营风险压力大等因素,托育机构发展缓慢,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入托无门”成为很多0到3岁幼儿家长的心病。
1
市场刚需
先看一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数据:
76.8%的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公办”托育机构,且希望能上全日制者占84.2%。
35.8%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存在托育需求,无祖辈参与照看的家庭托育需求达43.1%。
在祖辈参与照看的家庭中,33.8%的家庭仍表示有托育需求。
69.7%的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往专业的托育机构,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激发未来的潜能。
孩子入托的原因主要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占69.7%);“让孩子有玩伴”(占60.0%);“减轻老人负担,让老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占44.1%)。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宝宝。
但老人退休年龄的延迟,隔代教育观念的差异、保姆带孩带来的安全隐忧等,让很多夫妻主动选择将孩子送往托育机构,幼儿托育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刚需。
▼
其实早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托儿服务就已经非常普遍,但为什么现在反而越来越紧缺了呢?
2
托育机构发展三个阶段
1. 托育机构的增设(1945-1976)
托儿所主要设立在厂矿之中,托儿所对于工人而言主要是社会福利性质,到1956年底,基层托儿所共有5775所。
2. 托育服务体系确立(1977-1996)
☉ 1980年11月,卫生部颁发了《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确定托儿所制度。
☉ 1981年6月,卫生部妇幼卫生局颁布《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了托所教养工作的具体任务。
☉ 1995年,全国有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近45万所,托儿所比幼儿园的数量要多40%以上。在1995年前后,入园入托率城市达70%,农村达32%。
3. 托育服务体系走向消解(1997-2005)
随着单位福利制度的瓦解,政府对幼儿托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迫于利润压力也停止提供托儿所服务,3岁以下的托幼机构几乎绝迹。
3
托育服务行业现状
1. 入托率极低,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全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中国城市 3 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 10%,发达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在25%-55%之间。
2016年上半年国家卫计委调查显示,婴幼儿托育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超过1/3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有托育服务需求。全国0-3岁幼儿约8000万,如果按照1/3算,则有2400万幼儿有托育需求。
2. 政策环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崔郁提案“关于大力发展3岁以下托幼事业,让‘二孩’生得起养得好”成为焦点。
8月1日起,上海各市区全面受理相关托育机构的申办。
11月1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托育赛道优势愈发显著。
3. 现有制度和标准
2018年6月,《全日制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和《全日制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评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对托育机构的空间设施、保教人数、日常照料乃至活动与游戏都做出了详细规范。
2018年4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托育机构的选址、功能、人员配置、安全等“软硬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托育市场发展一个很好的信号。
4
托育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据《中国互联网幼教行业报告》显示,从2015年至今,我国幼龄儿童人口基数已经从10800万人飙涨至11400万人,在2020年有望突破12500万人。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除了看护需求,家长更希望同时满足教育需求,“ 专业日托+早教 ”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早在五六年前,哈奇乐教育便深耕于0-3岁婴幼儿托育领域,以“做中国父母安心的0-3岁托育品牌”为使命,不断联合海内外资深托育专家共同研发定制适合中国0-3岁宝宝发展的哈奇幼幼园、托育系统,以日托教育的模式满足了当今社会众多家庭迫切的托育需求。
家庭般的温馨环境,先进专业的托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月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龄适性的教玩具和教养策略,重视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培养其对生命的尊重、对事物的爱惜,以适应未来大环境的挑战。
12月8日,哈奇乐教育在中国0-3托育经营发展大会上首推行业标准,吸引越来越多关注托育的园长、投资人进行合作,目前哈奇乐在全国已开展400多家联盟园,为解决社会托育难题不断践行,也为更多0-3岁宝宝提供专业、优质的成长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