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开学了
一场场生离死别的哭闹大戏,
在每一个园所上演。
孩子哭成这样,我怎么走?
我就这样走了,会不会太狠心?
孩子会不会以为我丢下他,内心受到伤害?
怎么办?我要不要回去再看一眼?
一边是哭天抢地要“妈妈”的孩子,
一边是痛苦纠结的老母亲,
咬咬牙狠狠心,把孩子硬塞给老师,
转身离开的同时,却忍不住眼泪哗哗直掉。
入园在即,如何缩短宝宝哭闹潮?
新家长们可能都需要以下入园告别技巧。
【准备】
循序渐进的分离适应
孩子入园哭闹,是因为害怕,
害怕依恋的家人一去不回。
这样的担心会让他们在你不在的时候紧张、焦虑、无法安心地做任何事情。这说明宝宝与你之间,建立了十分健康的安全依恋,是一件好事。
入园意味着一贯依恋着你的宝贝要练习与你暂时性的分开了。所以关键是让宝贝对你的分离产生信任,你只是暂时性的离开,并不是一去不返。
因此可以循序渐进地和孩子练习这样的分离。
从最开始的2个小时:你睡醒觉妈妈就回来了
慢慢到半天:吃完午饭妈妈就回来了
再到全天:晚饭时候妈妈回来
让孩子慢慢适应短暂地与妈妈分离。
【入园】
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
即使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真到了入园分离的这一刻,还是会哭闹。
孩子们或撒泼打滚,或默默含泪,就是不愿撒手让你走。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1960)将孩子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抗
——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分离焦虑爆发)
第二阶段:失望
——断断续续,仍在哭,但大吵大闹减少,
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对悲伤的哀悼)
第三阶段:超脱释然
——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活动,
如吃东西,玩玩具,
但是看见妈妈又会表现出悲伤。
鲍尔比认为,孩子出现分离焦虑,顺利渡过这三个阶段,孩子才会释然。
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诱发孩子焦虑的环境不改变(你不舍得离开,焦虑源就一直存在),你的安慰实际上会变成撩拨孩子焦虑的催化剂。
孩子的焦虑之火快要熄灭了,你再抱一下,重新回到第一阶段的焦虑爆发模式,孩子无法进入下两个阶段,哭闹的时间就会越长。
只要孩子的本能反应没有终止或满足,这种焦虑就会一直存在。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
正式告别后,果断离开,
不要拖泥带水!
总之,孩子入园,是分离,也是成长。
放松心情,陪孩子跨过去,
你就会遇见一个更强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