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吼孩子越不听话!” 这样沟通比吼100次都管用!
当妈这几年,多多少少会有被熊孩子气到忍无可忍的状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妈这些年,你有没有对孩子吼叫过?
01
是父母,都会有脾气
作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愤怒是正常情绪,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我们不要为此过于苛责自己。尤其涉及孩子身安全的时候,吼一吼,也有助于让他们长长记性。
但关键是,可以吼,绝不能动不动就吼。
02
吼孩子,远比你想象中“可怕”
01
影响大脑发育
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骂、侮辱一样,会让孩子的应激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孩子被凶得越多,脑子笨得越快。
02
缺乏安全感
总是“不明所以”地被吼,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可能产生应激反应:做事前总担心这次会不会被吼,变得畏首畏尾、战战兢兢。
03
影响性格
长远来看,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懦弱、不自信,不善交际或处理人际关系。
04
导致青春期叛逆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专断、强制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催生青春期叛逆。
05
增加抑郁风险
社会心理方面,吼叫式的亲子交流常常带来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这种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同样会增加抑郁风险。
03
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
在孩子的内心,他们只会觉得“我一点都不饿,吃不完碗里的这些饭”“放假好不容易可以玩一次手机,你不让我玩,我偏要玩!”……
所以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共情。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为人父母,生怕孩子行差踏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呈现的方式更重要。
爱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天性,但是这份爱不仅要有规则,而且还要有温情。把话说到孩子心坎里,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04
如何成为“不吼不叫”的妈妈?
吼孩子有这么大的危害,那我们能做到不吼孩子吗?
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完全不吼孩子不现实,吼了之后又后悔自责,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01
吼娃之前,先“冷却”情绪
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02
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
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情绪,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
如果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庸,便容易陷入强硬要求—遭到反抗—更强硬要求—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03
接纳“不完美”,与孩子共成长
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家长要正视这份“不完美”,接纳自己,拥抱孩子,抛开负面情绪,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