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加油站丨园所招生最易被“为难”的10个问题,完美回答来了!
马上就是园所的招生季,而如何选择一家园所可以说是有崽家庭的头等大事,从选择园所到孩子进班学习,家长的心无时不刻不在悬着。
满脑子都是:幼幼园要怎么选?孩子上了幼幼园能吃饱吗?入园第一天是不是哭了?有没有别的小朋友欺负他?……
每当家长产生问题,第一个询问的一定是幼幼园老师。
今天牛牛园长就整理10条家长经常“为难”老师的问题,看看到底如何才能完美回答!
1、请家长仔细阅读2021年幼儿招生简章,核对要入园幼儿的出生年月是否符合招生要求。
2、在规定报名的时间里,带上幼儿、带齐相关的证件,到附近的幼幼园报名和登记。
3、建议家长在给幼儿报名时,务必要到幼儿户口所在地段的幼幼园报名。
特别提示:托班幼儿报名时,请勿忘记一定要到幼儿户口所在地段的托儿所报名。
新生入园,因为对园所环境的不适应很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希望家长明白这是正常的现象,摆正心态。除非特殊情况,尽量不要给孩子请假。
园所会通过温馨好玩的亲子活动和快乐的游戏体验,让孩子尽快熟悉、爱上园所。
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孩子描述幼幼园好玩的游戏设施、同龄小朋友的快乐陪伴,让孩子期待上幼幼园;
入园的第一个月,放学后家长尽量不要问孩子的在园感受,让孩子自己“消化”分离焦虑带来的不适感。
小孩子爱打闹,也都比较调皮,有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不喜欢记仇,很快就会忘记,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孩子回家跟家长说在园受欺负的事情,家长一定先联系老师问清楚事情原委。因为孩子年龄小,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可能是很小的事情,孩子把它“夸大”了。
当然,若孩子确实在园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事情,老师一定主动联系家长,不会隐瞒,家长尽管放心。
3岁左右的孩子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抵抗力弱,园所的集体生活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人生病全班倒下”的情况。
孩子初次入园,分离焦虑会让他(她)焦躁不安,心情抑郁,影响食欲和睡眠,使抵抗力更差,生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寓教于乐。通过各种活动,老师帮助孩子在玩中培养认知、运动、创新和社交等学习知识时必备的能力。比如通过角色扮演,孩子可以熟悉各种职业,初步接触社会,培养责任意识。
学前教育不像考试分数那样具体,它是渗透在园所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几年的幼幼园教育生活,家长肯定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进步!
关于具体课程,老师会发布在家长微信群里,幼幼园的家园联系栏也有详细的介绍,还请家长多多留意。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一样。孩子初入园,对新环境和小伙伴都很陌生,可能很想跟别人玩,但不知怎么表达或者害羞,不好意思加入,所以会有些孤独。
幼幼园每天都有不少集体活动,老师会创造很多让孩子融入集体的机会,也会经常鼓励孩子大胆参与。
平日让孩子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信心,鼓励他大胆参与集体活动。
幼儿幼园的午饭时间一般在十一点半左右,下午还会给宝宝准备点心、水果等课间餐,食物供应都是充足的。且用餐期间老师会不断巡视,提醒加餐,孩子肯定能吃饱。孩子回家喊饿,原因来自多方面:
孩子活泼好动,运动量大,体能消耗快,容易饿;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幼儿本身对营养需求就很大;园所的饭菜虽营养充足,但口味和花样可能比不上家里,影响孩子食欲。
孩子刚开始不会吃饭,老师会帮忙喂饭的,同时教孩子使用餐具,鼓励自己吃饭。
如果孩子年龄小,需要大人的精心照顾,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保护甚至代替包办,这样不利于孩子发展,这一点家长肯定也明白。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是对我们老师和幼幼园的信任,我们也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好好教育孩子。
但是孩子在园时间有限,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宝宝刚入园,会有分离焦虑,当他看见别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就自己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焦虑不安的感觉可能会加重。家长如果下午来得晚的话,一定要提前告诉宝宝这件事,以免影响他的心情。
园所老师在下班之前,会安排专门的人员照看孩子,你可以放心。
有问题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老师当面沟通。如果想详细沟通,建议家长提前联系老师,在老师的非上课时间直接来园面谈或者打电话交流,这样交流会更加具体。
希望家长尽量不要发短信或者微信联系老师,因为老师平时要照看这么多孩子,很有可能没时间看手机或者没留意到家长的信息,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