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02-1213

免费试听
课程咨询
加盟咨询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71-8669-1213

返回顶部

页面版权所有©浙江哈奇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浙ICP备2000046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杭州

新闻动态

news

李玫瑾:父母牢记“3不管5不惯”,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发布时间:
2021/03/22 09:47
浏览量
【摘要】:

李玫瑾教授在谈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时,说到:

 

“有些家长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其实孩子身上的大多数问题,都来源于父母对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这个问题的认知不清。
 
该严管的时候不舍得严管,惯出了孩子的一身臭毛病,该放手的时候做不到放手,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要做到“五不惯”“三不管”,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将来才能更优秀。
 
 

三不管

 
1、孩子自己能做的选择,不要管。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穿衣吃饭,大到结婚生子。父母不可能事事都帮孩子做决定,有些事情孩子自己能够做出选择,家长尽量不要干预。
 
比如孩子今天想穿哪件衣服,这个假期想报什么兴趣班,对于这些事情,父母可以给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做。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选择辨别能力,长大后在遇到重要的抉择时,才能遵从内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2、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孩子做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你添麻烦。
 
但是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才会成长。
 
3、孩子的秘密,不要管。
 
父母想要了解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
 
真正的了解是和孩子良好的交流,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是窥探孩子的隐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于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
 
所以,请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小空间
 

 

五不惯

 
1、孩子不懂规矩,不能惯着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凡事都应该有底线,不能触及违反规章制度。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怎么管教,他就怎么成人。父母一定要从小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社会规则,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误入歧途。
 
2、孩子不尊重人,不能惯着
 
在一个家庭中,通过孩子对于长辈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教养如何。
 
有些孩子被父母惯坏了,一点礼貌都没有,甚至对家中长辈拳脚相向,毫无教养可言。这样的孩子,只会让人敬而远之,将来进入社会,也少不了苦头吃。
 
孩子的教养,就是他立足社会最好的名片,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就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拥有最基本的礼貌教养。
 
3、孩子好吃懒做,不能惯着。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好吃懒做,放学后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完全不会帮家长做一点家务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只会走向平庸,成为“混吃等死”的典型例子。
 
作为家长一定要纠正孩子这个坏习惯,让孩子帮自己分担一点家务,平时没事的时候多出去运动一下,这样孩子才能够从小懂得勤劳,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4、孩子撒娇任性,不能惯着。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哪怕孩子哭闹耍赖,父母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判断:
 
只要坚持哭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父母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让他一耍赖就能获得想要的东西,这是在帮助他建立一个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秩序。
 
父母要学会坚定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大人的原则和底线,反复几次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懂得:
 
无理取闹,并不能达到目的
 
5、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惯着
 
有些孩子被家长惯坏了,变得自私自利。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什么好东西也都自己独享,完全不会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成白眼狼,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回报。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一定要及时重视起来。在宠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去感激和回报他人。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该严管的时候严管,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让孩子学会飞翔,勇敢地搏击风浪,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