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丨关注幼儿耳健康,这些常识家长必须要知道
2021年3月3日
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牛牛园长提示:幼儿爱耳护耳不容小觑,家长们需要知道这些知识。
幼幼园护耳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耳朵是连接我们和世界的重要通道,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世界的繁华与躁动、静谧和美好都离不开耳朵为我们传递信息。
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借此契机,请您和孩子共同提高对听力保护的重视及预防听力损失的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听力损伤。
请给耳朵少一分贝的骚扰,多一度的关心吧,请关注幼儿的耳健康,各位家长请行动起来吧!
【造成耳聋或听力下降的原因】
药物损害
链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儿童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任何不当或超剂量使用都有可能导致耳聋。
据报道,中国聋哑儿童有好几百万,其中约近半数因抗生素药物中毒所致。这当中,有一部分患儿是因为母亲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用药不当造成的。
噪音损害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因用耳不当引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幼儿耳蜗敏感,家长需要注意防范。
【告别伤耳七不要】
一.不要过度清洁耳朵。
耳朵中的污垢可以阻挡外界的灰尘、细菌的侵入,还可以阻挡外界强烈的噪音。家长要注意不太过度给孩子清洁耳朵。
二.不要将任何东西放入耳内。
避免耳内进异物和水,特别是过热或过冷的液体。
三.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四.不要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
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会损伤内耳,容易导致噪音性耳聋。
五.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
避免使用耳机。
六.不要用力擤鼻涕、拧鼻子。
耳朵和鼻子是相通的,用力擤鼻涕或拧鼻子会直接对耳朵造成伤害。
七.蚊虫入耳不要掏。
蚊虫入耳后,应用清油将蚊虫闷死,再去医院将蚊虫取出。不要掏耳朵,以免蚊虫往耳道内爬,损伤耳蜗。
【保护耳朵五习惯】
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人在疲劳或压力过大的状态下,身体机能容易出现问题,耳鸣就是其中之ー。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耳鸣的现象,就应该注意休息,及时调整精神状态。
二、经常按摩耳朵
经常按摩耳朵可以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对于提高听力有好处。
三、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多吃含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四、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幼儿生病服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应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的药物。
五、及时防治感冒,听力下降及时就诊。
很多耳部炎症都是由感冒引起的。这与孩子的耳部结构密切相关。
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导管,还具有调节中耳腔的压力、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
小儿的咽鼓管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不仅形态上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而是短、宽、平;而且位置低。
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感冒时,当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那里就形成了细菌滋生的最理想的温床。
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
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
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
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
有耳痒、耳痛、耳胀等症状;
对声音反应迟钝;
即使在安静环境下也喜欢大声说话;
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