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请家长为孩子收藏!!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但当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不停哭闹的时候,家长又束手无策,后悔没有早些给孩子立下规矩。
那么“爱孩子”与“立规矩”是一道单选题吗?
一起听听牛牛园长是怎么说的吧。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而太严厉的家庭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对孩子立规矩,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1、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2、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需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3、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这四条规矩必须从小养成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有一类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规矩三: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当孩子遇到事情,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
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规矩四: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从小就教孩子,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