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02-1213

免费试听
课程咨询
加盟咨询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71-8669-1213

返回顶部

页面版权所有©浙江哈奇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浙ICP备2000046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杭州

新闻动态

news

“穷养”or“富养”,这些传奇人物是这样养出来的!

发布时间:
2020/07/02 10:29
浏览量
【摘要】:
传奇人物小故事谈育儿
最近,小区业主群里突然讨论起“穷养”和“富养”的话题。

 

打开手机一看,呵,足有好几百条消息,观点各异。
原本,这两个词是指在金钱和物质上给予孩子的穷富。近些年,有许多人提出含义应该延伸为精神、思想、内心层面的穷富。
还有一些人士提出——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样的观点。
时代在改变,观点也会不断地变化,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都不是唯一的。

 

看看以下几个世界级传奇人物,是怎样变成优秀的人才。

 


01


 

富养的比尔.盖茨

39岁成为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大名鼎鼎,曾是世界首富,2008年从微软引退时,身价已经超过580亿美元。
所有人在夸赞这个天才的时候,却不知道他曾经是个问题少年。

问题是少年又是如何蜕变成天才的呢?
比尔.盖茨是个典型的“富二代”。爸爸是著名的律师,妈妈是大学董事、银行系统董事,外祖父曾经是国家银行行长,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生在终点线”的人。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而她们都认为小时候的比尔.盖茨是个很古怪、内向、不合群的人,经常和父母作对。
在他12岁的时候,一次晚餐,他和妈妈吵了起了,并且用“充满讽刺”、粗鲁无礼、自作聪明”等词来伤害妈妈。他的爸爸罕见的发怒,将一杯水泼在了他的脸上。

接下来,比尔.盖茨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批评、惩罚或是打骂,而是选择和他一起寻找原因。
他们一家一起去接受了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指出,比尔.盖茨是一个十分独立的孩子,他的人生命运应该由他自己来掌握,父母要给他自由。
全家人接受了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并一起改变。
渐渐地,比尔.盖茨学会了尊重妈妈,而妈妈也成为他重要的引路人。为他牵线搭桥,去见了巴菲特,后来他和巴菲特成为了好朋友,一直维持到今天。

爸爸在他的成长中也付出了很多,非常重视激发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成就梦想。
而当盖茨选择从哈佛大学退学,进行自主创业时,父母也表示了支持。

长大后的盖茨回忆:儿时父母的陪伴和鼓励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02



 

穷养的米歇尔

45岁成为美国第一夫人

 

美国曾经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住在当时的“贫民窟”。
她的爸爸是一名锅炉工人,母亲是全职主妇,一家四口借住在亲戚家,只有一间卧室。

小的时候生活条件极其艰辛,但父母对她的教育非常重视。在米歇尔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她认字,还会经常带她去图书馆看书。
为了让孩子长见识,夫妻二人还经常带孩子们去更好的地方。

爸爸妈妈鼓励她遵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意志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生活中,她的爸爸努力工作,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加重,行动不便,也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

在父母的引导下,米歇尔和哥哥都没有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产生自卑,反而因为自己的优秀越来越自信。

最终,米歇尔考上了哈佛法学院,并在28岁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前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奥巴马则成为她的实习生。

米歇尔的第一夫人之路正式开启!

 


03



 

抠养的巴菲特

26岁实现财富自由

 

巴菲特素有华尔街股神、天才投资者之称,他是被“抠养”长大的,但却造就了股市神话。

巴菲特的抠门几乎是众所周知,一个钱包可以用20年,虽然家财万贯,但他因为从小的经历,从小的目标就是——赚钱。
巴菲特的童年,零花钱很少,每周只有5美分,这导致他沉迷“赚钱”。7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口香糖生意,进货3美分,上门售卖5美分,但其实在杂货店也卖5美分(有上门服务的优势)。之后还兜售过可口可乐、报纸等。9岁的时候他和朋友一起在高尔夫球场卖二手高尔夫球。10岁时找到在橄榄球比赛场馆售卖花生米的工作,11岁第一次买股票。
而让巴菲特获得成就的原因不是这些工作经历,而是他的爸爸对他说:如果你知道为什么你要做你正在做的事,那就足够了。

这样自由的教育方式,使得巴菲特获得了自信,即使在他搞砸的时候,他的爸爸依然对他有无限的信心。

最后,巴菲特在26岁实现了个人财富自由。
巴菲特曾说:我仰慕他(爸爸)的全部,以至于我一直能从他那里学到东西。

04



 

养法不是重点

亲密的亲子关系才是

 

纵观以上几位优秀人才的经历,孩子“穷养”或“富养”并不是成才的关键。
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密而有界限的亲子关系很重要。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父母需要尽量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要给他自由的空间,允许他们独立,鼓励他们成为自己。
另外,“因材施教”是每个老师以及家长应该注重的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的性格、天赋都不一样,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而给孩子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