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转公立,幼儿园老师该怎么办?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幼儿开园的喜悦气氛中之时,深圳的家长们却发现不少幼儿园变成了民办转公办。
其中,龙岗区民办转公办幼儿园在今年有55所获得资格。
南山区有45所。
深圳“收编”民办园为公办幼儿园的动作频繁,这并不是一时的举措。幼儿园“民转公”的政策由来已久,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幼儿园学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各地也推出了不少相关的措施,对于幼儿园来说,民办转公办是重要的举措之一。然而,民办幼儿园转公办幼儿园,有利也有弊。
弊端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为提高公办及普惠园比例,采用停止民办幼儿园的申办,不给民办园办理办学许可证、不通过年审,强迫办成普惠园或收回公办园⋯⋯这些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侵害了办学者权益,严重打击了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
利益在于:民办转公办后,这些幼儿园将执行统一的公办幼儿园办学标准与管理要求,对老师、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益处多多。
对家长:民转公后,入园费用降低,收费更加合理,相比民办,入园费用不可控,只要能承担起昂贵学费的幼儿都可以入园报名及入园方便。
对孩子:软硬件成熟,公立幼儿园硬件设施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小朋友的玩具、教具、活动场所等应有尽有,师资力量也更强,小朋友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对老师:民转公后,老师上岗的要求提高了,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学历最低要求在大专以上,原有在岗教师若没有考取到相应的证书,将会遭到淘汰;而持有证书的老师,则有机会继续工作,得到公办园所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如编制、社保、公积金、假期等),工作也会更加稳定。
经过此次疫情后,教育部门对园所教师资质的检查将会更加严格,想要达到开园标准,园长需具备园长任职资格证等证书,幼儿教师要具备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要持有保育员证。因此,要保证自己继续在幼教行业发展,拿相应的证书都是必不可少的。
园所和老师怎样应对?
由于很多的民办园被强制办成普惠园,导致办学者利益受损。很多的园长和幼师也十分犹豫,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尽快获取各种资格证书,还需要面对编制考核等压力。
其实创办托儿所(幼幼园),转向更低龄儿童的保育和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方面,从孩子更小的年龄进行培育可以使得孩子的身心成长更为健全,对孩子的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都说“3岁看大,7岁看老”,很多的性格、习惯都需要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成本、节奏的加快,很多家庭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家中的老人也因为各种原因,达不到带孩子的要求,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专业的园长和各位幼师的帮助。
有幼儿园办学基础的园长在招生和管理方面有自己完善的经验,在幼师师资以及保育员的选择上也更加专业。
相信不论园长和如何选择,都会继续为孩子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